結構專業(yè)-設計特點
FAST反射面具有四大特點。一、尺度巨大,口徑500米、面積是美國望遠鏡的2.5倍。二、主動變位,反射面在工作時,能實時調整形態(tài),在觀測方向形成300米口徑瞬時拋物面以匯聚電磁波,這完全不同于美國固定反射面望遠鏡。三、超高精度,作為天文望遠鏡,精度需達到毫米級。四、邊界復雜,工程位于地質、地貌復雜的喀斯特洼地。
基于上述特點,望遠鏡的建造凸顯三大技術難題:1、適應復雜山區(qū)地形、具有主動變位功能的超大型射電望遠鏡反射面支承系統(tǒng);2、超大型復雜空間結構工程應滿足望遠鏡毫米級精度要求;3、復雜地形、地貌條件下超大型結構建造。
復雜結構研究院完成了FAST項目主動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的設計工作。在完成設計的同時,通過科技攻關,取得以下創(chuàng)新性成果,解決了FAST主動反射面主體支承結構設計、制造和安裝的關鍵技術問題,為FAST建造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(jù)和技術保障。
1、提出適應山區(qū)復雜地形的圈梁支承形式和新型支座;
2、與天文臺、加工單位共同提出適應主動變位的索網節(jié)點;
3、提出索網形態(tài)分析的目標位形初應變補償法;
4、與天文臺共同提出高應力幅索網疲勞技術指標和加工制作要求;
5、提出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精度控制方法,從索網邊界、索長、安裝三個方面實現(xiàn)索網滿足觀測精度要求;
6、提出一種適用于山地地形的“邊線延伸”建模方法;
7、進行考慮山地地形的結構抗震分析,首次在大跨空間結構設計中采用;
8、構建全生命周期的BIM系統(tǒng);
9、進行反射面板連接機構布置的拓撲優(yōu)化,成果被天文臺采用;
10、進行促動器事故和過載分析分析,成果被天文臺用于促動器定型;
11、進行斷索分析,確保極端工況下的結構安全。
經董石麟院士、聶建國院士等專家鑒定,項目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同時獲得2015年中國鋼結構協(xié)會科學技術獎唯一特等獎。
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通過FAST的工程創(chuàng)新與實踐,提升了中國工程建造和設備制造的水平,整合了產業(yè)鏈的上下游。FAST項目的研究成果也推廣應用于多項國家重點工程,經濟社會效益顯著。